<返回列表

|凯发注册官方网站我对历史地理的追求永远会有新的目标(大家谈人生)

  1991年,我出版了《中国人口发展史》。在此基础上,邀集冻国栋、吴松弟等合著六卷本《中国人口史》,另于1997年完成《中国移民史》6卷(合著)。这些著作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主要观点和结论已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也已收藏。我想◆◆■,如果再遇到这样一位狂妄却又无知的教授◆◆★★◆★,我一定会请他先评论一下我们的著作——如果他还想讲中国人口史,岂能绕过我们的结论■■◆!

  1982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在谭先生主持下启动。我先后被任命为人口图组组长■★◆◆、编辑室主任◆★、编委,安排并主持了第一、第二次复核会议,其中还开了很多次审图会■■■◆◆★,由我到北京召集图组组长和主要作者■◆★★,逐幅审查◆★。组长和作者大都比我资历高、年纪大,但为保证图幅的质量,在原则问题上我绝不退让。

  《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是谭先生20多岁时的成名作★◆■■,但我在撰写《中国移民史》时发现他在估算初始移民数量时用错了一个指标。我把我的思考和推断告诉他后★◆★◆,他不但立即接受,并且坚持要在发表的论文中加上一段话,公开承认这一失误。

  在我读研究生的第一学期,谭先生给我们5个研究生讲解《汉书·地理志》,提到其中的户口数可作为研究当时人口的资料。我汇集《汉书·地理志》中全部户口数据,又搜遍《史记》《汉书》,发现最多只能考证出一个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户口数。这激起了我的研究兴趣★■★,最终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西汉人口考》■■◆★★■。1982年3月,谭先生首次招收博士生,我在职被录取。有了前面的研究基础,第二年就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西汉人口地理》。

  1989年3月13日,谭先生在中国社科院召开的庆祝《中国历史地图集》出齐大会上说:“《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完成固然是中国历史地图史上一项空前的成就,但严格说来,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它仅仅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普通地图集。要真正称得上完整的历史地图集◆★■◆★■,就应该包括历史时期任何自然、经济、政治、军事、民族、文化等所有有资料可据又能够用地图表示的地理现象……我已经79岁了,作为主编,当然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这部新图集的完成和出版★■■■。”

  人类文明的未来依然是两条主线交织,由于人性的不可知性★■★■◆■,所以无法以现有的科学知识和原理作出预测,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还是可以提供有益的经验。例如,对于器测时代之前的气候变迁★■■◆■,现代气象学和相关学科还无计可施,基于中华文明丰富的文献记载和遗址遗物,竺可桢等科学家已另辟蹊径,历史地理的研究路径或许能取得新突破。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历史地理学将承担新的使命。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像某教授这样的人,我至今还没有遇见第二个,但那天的情景是我终生难忘的。只要我们还没有拿出举世公认的中国人口史研究成果来◆■,这类人就不会绝迹■★◆■◆■。这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领域做出世界水平研究成果的决心◆■◆■。

  我对历史的兴趣开始于读高中时,但只是兴趣而已,没有什么具体的打算。尽管当时少不了对未来的种种梦想,却从未做过研究人口史的梦。

  时空无限,学术无涯★◆。我对历史地理的追求永远会有新的目标,80岁是新起点。

  在我进入历史地理领域后,无论是研究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史◆◆、中国移民史,还是研究历代疆域的变迁、环境变迁、人类的生存空间等★■■◆,都是在重构历史地理环境后,试图以新的视角解释相关历史。我逐渐意识到★★,理解和解释历史并不是历史地理学唯一或最重要的目的■■◆,历史地理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解决人地关系,即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而地理环境中一个关键性的阶段,即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必须通过历史地理研究方能重构。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第一届编委会的全部成员,除我以外已全部离世◆★。谭先生临终前的遗愿,随时在激励我坚持前行,完成这项跨世纪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将不仅是中国历史地图集的高峰◆■★★,也是世界同类之最◆■★。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人民别推出生活服务类视频栏目《“趣◆◆◆”打卡》,展示和分享社会大众的新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新场景,传播生活服务科普信息,服务美好生活。…

  我也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通讯》上刊登的一条样稿《北京》没有写全,可以补充好几个地方。我告诉谭先生,他很高兴,说你把它写出来。事后才知道这一条正是谭先生自己写的◆◆★◆。我这么冒失,谭先生却说■◆■◆★■:“你能够给我指出不对的地方,有什么不好啊■◆■★。”他还把我补写的条目和他就此事写给编辑部的信全文发表在《〈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通讯》上。

  谭先生继承了五四以来追求真理的传统。他在念研究生的时候◆■◆★◆■,曾经指出顾颉刚老师讲课中有错误★◆。结果顾先生让他把情况都写下来,双方以书信多次讨论,顾先生接受了其中一部分★◆,但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更没想到◆◆★,顾先生把这些信都公开了,还把它印在教材后面作为附录,发给每一位同学,并加了一段按语■■◆:真理是要争的,“真出乎争■◆◆◆”★◆,现在通过我们师生这样的争,纠正了我的一个错误◆■◆◆■,而且我们共同得出了前人没有得到的结论。

  《中国历史地图集》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编纂,到70年代出了内部本,1980年4月中宣部领导指示同意《中国历史地图集》修订后公开出版,到1988年底《中国历史地图集》8册出齐。修订期间,我作为主编谭先生的助手,参加了全部相关会议★◆■★,协助他处理往来文件信函,参与具体讨论商谈■★■。这一过程中,我不但熟悉了编绘历史地图的理论、原则★◆★■■、方法,处理相关的学术争议◆■★◆◆,也了解到这类国家级■★★■◆◆、多方合作的大型科研项目的管理协调和具体问题的处理方法。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欧兴荣)12日,2025年亚洲举重锦标赛在浙江江山展开第四个比赛日的争夺,中国选手当天共夺得3金3银2铜◆★■■■。其中,男子81公斤级罗崇阳斩获2金1银;男子89公斤级,李大银收获1金1银1铜凯发注册官方网站,小将潘云华刷新了挺举和总成绩亚洲青年纪录。…

  能够得到谭先生的指导★★■★★◆,是极其幸运的★★。特别是从1980年起◆■◆★★,因为谭先生中风后生活上不太方便,领导让我做他的助手◆◆■★★■,这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对谭先生的治学立德深入感悟■■★◆★■、全面学习的机会。一般的研究生、一般的同事看的都是谭先生已经发表的成果,而我可以和谭先生讨论他还没有发表的、还在考虑的甚至他认为失败的论题■★■■。不仅能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方法,还能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1978年10月,我到复旦大学历史系报到,成为谭其骧先生指导的研究生◆■◆■◆,方向是历史地理。入学后◆◆■■◆,因未读过本科、初试成绩总分又为全系第一而被称为■★◆◆★★“自学成才★★”,但我心里明白,没有系统受过历史学◆◆■■、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正规训练正是我的缺陷所在,所以下决心恶补。半年后◆◆★★,在一次向谭先生求教时■◆,大概因为我没有说外行话★★◆■■★,先生说了一句■◆■★“你入门还真快★★◆■”。

  遗憾的是◆★■■◆,谭先生在1991年10月18日最后一次发病后,无法说话与写字。每当我向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时,他常常号啕大哭★■■★★,不能自已★◆◆■■。当我告诉他好消息,如某次审图会已经开过,某项工作已经完成,他会露出欣慰的微笑。1992年8月26日晚★■,谭先生弥留之际凯发注册官方网站,我对着他的耳朵大声说:“你放心◆■◆,我们一定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编出来。◆■★◆◆”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的气度。他一直说:“在历史地理方面★◆■■,我应该超过钱大昕★■、王国维,而你们应该超过我,否则学术如何进步!”对于这么多年以前他的研究成果——被大家公认为经典的这篇文章,此前从未见过批评意见★★■◆,但一旦发现失误■◆■■,他就公开作出自我批评★◆★,而且连带检查一处我尚未涉及的不足之处★■◆◆■◆。先生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光明磊落的大家风范给予我深刻教育★◆★★◆★,也成为学术界的典范。

  1963年我高中毕业时因病不能报名参加高考,1977年恢复高考时又因超龄失去报名资格。得益于国家“不拘一格”的政策,1978年◆★■■◆■,我获得报考研究生的机会■■◆◆■★。我一直偏好文史,也喜欢地理★★◆★,见到谭其骧先生招历史地理方向,以为这是一个历史加上地理的专业,正符合我的兴趣和追求。此前我从未读过历史地理论著,直到准备复试时才在上海图书馆的参考阅读室看到侯仁之主编的《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硬背下有关历史地理的概念■★■★◆。

  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我接受了在谭先生指导下撰写《中国人口》总论分册历史人口部分的任务。预定的字数虽只有数万,却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来的研究范围★■★。我意识到任务艰巨■★■★■,也萌发出写一部《中国人口史》的念头。

  1934年2月■◆■■★★,谭先生在为《禹贡》半月刊拟的发刊词中提出:“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所以不明白地理的人是无由了解历史的”,可见,他们在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奠基时,就把正确地理解历史作为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目的。

  在近年的研究中,我逐渐形成这样的观点:从人类产生至今◆◆◆★★,一直到可以预见的未来,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一是人类与自然的互动和协调,即人类不自觉地或自觉地适应地理环境◆★◆★◆;一是人类不断克服自身的生物性★◆■★◆、◆★■,形成人性★■■◆,并逐步确立人类共同的精神标准和价值观念。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主要是第一条主线的作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自然地理。随着文明的进步与发展,第二条主线的作用越来越加强◆◆■■,不仅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人文地理要素★◆◆■★■,就是自然地理要素也很少不受人类活动和人性的影响◆■。

  1986年春◆■★◆,我在哈佛大学的一次讨论会上■■◆■★■,听来自纽约的某教授报告中国历史人口的数量和分布■★◆■◆■。他的报告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却相当狂妄自大。他大言不惭地声称从不采用中国学者的说法和证据。在回答我们的批评时,他竟说:“我不需要任何证据★■★,我认为我的说法是正确的。”他还表示与中国学者没有共同语言★■◆◆,“或许我们的学生才能一起讨论”◆■★。

  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出版。2018年★■■★■,中国社科院聘我为第二册、第三册的执行主编,到去年底,第二册的图稿已全部完成编辑和初步设计,进入最终设计和制印阶段。第三册的编稿已基本完成,即将交付编辑、设计。

显示案例
相关产品